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 系统化
论文摘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应上升到大学的办学理念的高度认识,按照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的系统化原则,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具体实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高等专业人才是高校育人的基本任务,也是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气氛浓郁、辐射性强的校园文化往往是一所大学最显著的特征,是一所大学拥有良好社会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经发生深刻的变革。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健康、进步的主流在发展;另一方面,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沉渣泛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世界各种思想和形态相互交融、相互激荡的特征十分突出。因此,建设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以系统化的原则和方法,着眼世界,着眼我国实际,着眼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最终着眼于创新和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首先,高校校园必须坚持世界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具备更加开阔的视野,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着眼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国情,大力培养既有民族觉悟和爱国意识,又有国际标准的当代大学生,努力实现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统一。这是高校文化系统建设中必须搭建的第一个层次,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解决的一个世界化问题。高等院校是国家和社会文化的集散地和制高点。高等院校的人员组成及其担负的使命决定了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面向世界,营造具有时代性和国际性的最高文化世界,并始终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先进文化的引领力量。如果一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的文化水准达到了世界先进文化水平,那么以这个国家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它培养出来的成千上万的优秀毕业生所代表的这个国家的文化总体水平才能跻身世界前列。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文化传播的全球性和快捷性,任何封闭的文化观念和大国处优的文化优越感都容易导致僵化和落后。同样,任何单一性的民族文化如果离开了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将自动走向枯萎。所以,我国的大学在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在集中精力做好民族文化教育的同时,不断增强与世界各国大学的文化交流,开展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多种群体参与的文化教育活动,走出传统的“自家大院式的自娱其乐”,摆脱小家子气。从这个角度上说,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上升到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的高度来重视,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国内很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中所缺乏的。校园文化活动通常一提起来,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是学生会的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一所大学软实力的标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大学发展观念上的一种悲哀。
其次,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打破校园的自我封闭,走向社会,主动出击,走出“象牙塔”和“棚化式”的幼稚,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统一。这是高校文化系统建设必须搭建的第二个层次,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学校园正经受着以商业性和传媒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洗礼,不仅仅是大学生广泛地被网络聊天与游戏、街舞、短信、无厘头的影视搞笑以及铺天盖地的说唱流行音乐所浸淫,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同样受市场经济规律主导下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所驱动,大学的盲目“大楼化”扩张发展使“学术殿堂”和“师道尊严”趋于哑然。但是,我们知道,只有内在的才是永恒的,也只有内在的才是精彩的。传统大学校园内在文化的高尚性、典雅性和文化余韵日渐减少,不仅大学没有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需要文化“拯救”和文化整合的时候挺身而出,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反而在社会的商业文化覆盖下被淹没了。以至于不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职业教育学院,不论是以理工见长的大学还是传统的以人文闻名的学府都面临一个“大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的困局,更有甚者,以人文素质见长的学生却在就业的时候常常被冷落。
凡此种种说明,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去和今天,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从某种角度说,已经落后于或不适应社会文化的总体进步和要求。从人才的专业培养看,存在大量的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错位;从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看,追求享受、沉迷爱情与网络以及以“追星族”和“啃老族”为代表的“幼稚化”现象严重。这些现象说明,大学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主流文化引导力量,一方面没有对社会形成辐射性影响,没有起到足够的对社会不良文化活动的批判作用,也没有主动出击,进入社会文化的主流阵地,向社会传播当代世界的高尚文化和民族传统的高尚文化,以至于时下我们的传媒主流充斥着低俗的、梦呓般和群魔乱舞式的大量内容;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也没有完成对大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的觉醒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修养和关注点没有与社会的文化存在形成对接,经常停留在一些肤浅的社团活动之中,甚至停留在一些空想的或机械的对明星模仿的状态,少有对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和呐喊,缺乏“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总之,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顺应中国改革的现实呼唤,全方位融入社会,注重学生和社会的深入接触,注重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踏实风格和独立人格,挖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深度,增强辨别文化良莠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文化品位和追求的人。
再次,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一个层次性的问题,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重点又要全面,要不断完善和改革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式方法,着力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来组织和开展各种活动。这是高校文化系统建设的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建设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
所谓制度文化建设,就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从设计到实施要体现科学、可行、人文和有效,制度文化应该逐渐稳定下来,成为一个大学传统的文化习惯,上升到学生引以为自豪的自觉约束,那么这种文化教育才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也才真正具有特色的文化意义(教化);行为文化建设不仅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外现,也是一所大学专业培养和人文培养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教师的科研成果、学生的言谈、行为举止、道德水准、文体成绩、纪律和团队观念等;形象文化具有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含义,包括学校的建筑颜色与风格、校园的环境绿化美化和人文素质化、学校对外宣传的所有特征与包装、学校特有的标志物、纪念物、活动场所以及参加公共活动的整体表现、为教学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效率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最高层面,包括思想的活跃与自由性、学术的自由与开放性、文化活动的品质、师生的道德信仰与价值理念、特色性和传统性的文化主体活动、名师的多少和优秀毕业生的资源量、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和质量、对外文化交流的数量和质量等。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有助于我们重点投入,重点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沉淀与优势。
最后,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贵在实践,教学相长,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主客体的统一。这是高校校园文化系统建设的第四个层次,是实践层面的问题。无论多么科学完善的系统设计,离开了切实有效的实践,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而言,主要的实践者首先取决于这个系统的最高决策者,如果决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没有一个历史性的眼光和心态,这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就很难上档次;其次一点的实践者就是“师者”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一句话点明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身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所谓“师道尊严”说明了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所起到的潜移默化和榜样示范的作用;校园文化系统建设的最后一个实践者是学生,学生既是校园文化教育的实践客体,也是进行自身文化熏陶,提高文化涵养的实践主体,所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N].人民日报,2006-01-24.
[2]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6(24).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高等教育 > >
浅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系统化建设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 本文已影响 人
随机阅读
- [高等教育] 浅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 [高等教育]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 [高等教育] 浅析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初
- [高等教育]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大学毕业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视
- [高等教育] 浅谈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系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重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
- [高等教育]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 [高等教育] 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
- [高等教育] 试论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
- [高等教育]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
- [高等教育] 试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
- [高等教育] 浅析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方法
- [高等教育] 关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高等教育] 探析大学生在大学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