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至情至真的一种文学,直言我志,直抒我情。所以,当我们阅读一篇散文作品的时候,首先入心的不是像小说里所展现的纷纭复杂的人生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而是一颗至诚至挚、至纯至真的心灵在瞬间开启时溅起的感情浪花,让人或欣喜或潸然,或感动或义愤,在情感的洗礼中得到思想与智慧的启迪。散文教学,就应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情动辞发,情满课堂。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纯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这样一篇浓情厚感,溢满深爱的散文,教学中当然宜以情感为丝线,贯穿起课堂的情感磁场,让学生从中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和怀念。
以本人执教的《月光启蒙》教学实录相关片断为例,来谈一谈散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散文特点来进行情感的渗透。
一、开篇咏读,定调一种情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月光启蒙》,读课题。
(一学生读课题)
师:月光启蒙,月光柔柔的,月光淡淡的。再读一读。
(学生再读课题,声音轻柔)
师:这里有三行词组,都是文中的,能读好吗?
出示词组:
柔和的月色 如水的月色 最美的时辰 美妙的夏夜
动听的歌谣 风趣的童谣 浓郁的诗情 芳香的音韵
混沌的童心 想象的翅膀 文学的宝库 诗歌的王国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行)
师:读得真有韵味。发现没有,这一行词组都是写什么的?
生:都是描写月夜景色的。
(指名读第二行)
师:这一行词组都跟谁有关呢?
生:都与母亲有关,那是母亲对我的启蒙。
(指名读第三行)
师:这一行词组又都是写了什么呢?
生:作者孙友田的成长过程。
师:是啊。月光、母亲,伴随着我的成长。连起来读好这些词组。
(生有滋有味地齐读词组)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动情入境的开始,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尤其是教学抒情性浓郁的散文佳作,起始营造了良好的与文本相统一的课堂氛围,定好了调,锚准了位,就为后面学生深潜文本寻美访胜,体验意蕴奠定了情感的基础。此处以三行词组来引入教学,不仅是定下了深情怀念的情感基调,更是定下了内容之调。而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能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情感,文章如此,教学也如此。
二、形散神聚,贯穿一种情
师:这三行词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作者孙友田笔下那个美妙的夏夜。在作者的记忆中——(出示文中句子齐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在让你感到美妙的地方,划上欢快的波浪线,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自学体会)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指点)
生:“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这里写出了月夜景色的美妙和母亲形象的美妙。
生:这里还写出了母子情深的美妙。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里写出了母亲嗓音的美妙。
生:“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这里也是写出了母亲形象的美妙。
生:玉石雕像是美丽的、圣洁的。在作者眼里,母亲的美丽圣洁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所唱的美妙的歌谣、讲的美妙的故事吸引了作者,使她浑身散发出迷人的光华。
师:是的,这里也间接写出了民间文学的美妙。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这使得散文教学的内容也很驳杂,这就要求在教学时抓住一条线索,统一在这“神”之下,脉络清晰,使教学做到“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引领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旨,从而集中地体会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述教学就是抓住“美妙”这一线索,让学生反复体会月光的美妙,母亲的美妙、民间文学的美妙、母子情深的美妙等,一咏三唱地感受“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浓浓思情。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
散文教学亦散文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 本文已影响 人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现当代文学] 说《围城》的讽刺特色
- [现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中的地主形象探析
- [现当代文学] 试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
- [现当代文学] 试论孔子学院背后所代表的
- [现当代文学] 浅谈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原
- [现当代文学] 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
- [现当代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之著作权
- [现当代文学] 试析中世纪文学批评的几种
- [现当代文学] 论徐志摩的理想化人生
- [现当代文学] 浅议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
-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现当代文学] 论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 [现当代文学] 戏剧性散文与散文戏剧性
- [现当代文学]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
- [现当代文学] 浅论张恨水笔下的市民社会
- [现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与创新